2017年是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第二轮试点的收官之年。
(二)打好三大攻坚战,PPP助力重点领域工作政府报告中提出推动重点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三大攻坚任务,包括健全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极稳妥处理存量债务,对扶贫地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从工业改造、农林业改革发展、污水治理等多方面防治污染等具体内容。本文作者经楚、彭程,现就职于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政府与公共咨询事业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投资咨询立场。
可以看到,这些领域绝大部分正是PPP模式广为运用的领域,为PPP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创造了机遇。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出台具体办法支持民资参与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项目143个、投资额2429亿元,占比分别为57.9%和51%,高于前三批落地项目46.9%的民营企业参与率。但是,垄断领域的开放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民资进得来还只是第一步,如何拓展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发挥其灵活、专业、创新优势,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研究、落实。但随着近两年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PPP模式的运行呈现越来越规范、审慎的趋势。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总结了近五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提出了2018年的政府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安排。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PPP模式仍将作为地方政府一种重要的项目实施及投融资工具,在提升当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水平,改善民生,推动供给侧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经与气象部门会商,14日区域可能有大雾,大气污染物很容易快速累积并发生二次转化,推高区域PM2.5污染,京津冀中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北部和河南北部将出现中至重度污染。
第二个特点是影响范围大,污染范围不仅仅覆盖2+26城市,山东中部、河南南部的部分城市也同样出现重度污染,影响范围和2016~2017年跨年污染过程相似。由于历年3月均会出现大气重污染的情况,环境保护部持续关注今年3月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积极指导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受较强系统性南风、区域逆温增强、湿度增加影响,污染物在太行山以东和燕山以南地区聚集,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保定、廊坊等城市可能出现污染辐合,污染形势比较严重同时,加强对执法机关的监督,深入推动环保领域两法衔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坚决杜绝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现象的发生。
近年来,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均较好。希望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中的漏罪、遗漏犯罪嫌疑人的监督,打消犯罪分子侥幸心理
同时,加强对执法机关的监督,深入推动环保领域两法衔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坚决杜绝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现象的发生。希望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中的漏罪、遗漏犯罪嫌疑人的监督,打消犯罪分子侥幸心理。近年来,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均较好其中,大气污染治理仍是重中之重。
修订《山西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奖惩考核方案(试行)》,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的奖励权重。实施工业企业环保升级改造工程。三是环境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参照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量化问责规定,制定空气质量改善考核量化问责办法。
9月底前,11个设区市建成区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重点时段上,夏季重点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对此,我省要求设区市建成区清洁取暖率达到100%,太原周边12个县市达到70%以上,农村达到30%左右。严格煤质管控,禁止使用硫分高于1%、灰分高于16%的民用劣质散煤。
秋冬季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攻坚,解决散煤污染问题。此外,在每月对各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排名的基础上,对各县区空气质量进行排名发布。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坚决杜绝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同时,抓住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提高治理大气污染的精准度。近日,从省环保厅获悉,今年我省环境保护将重点从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环境安全方面推进多项综合治理措施。为了确保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落到实处,我省还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9月底前,钢铁、化工、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现有企业完成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改造。今年我省环境治理的预期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
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控制在17.2%。在重点区域上,配合环保部将运城、临汾、晋中、吕梁纳入区域联防联控范围,突出太原周边地区区域联防联控。
二是水环境质量,国家考核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53.4%。其中,我省还明确提出,将运城、临汾、晋中、吕梁纳入区域联防联控范围,突出太原周边区域的联防联控,确保空气质量继续得到改善
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坚决杜绝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修订《山西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奖惩考核方案(试行)》,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的奖励权重。对此,我省要求设区市建成区清洁取暖率达到100%,太原周边12个县市达到70%以上,农村达到30%左右。三是环境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其中,大气污染治理仍是重中之重。重点时段上,夏季重点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秋冬季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攻坚,解决散煤污染问题。实施工业企业环保升级改造工程。
9月底前,11个设区市建成区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为了确保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落到实处,我省还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同时,抓住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提高治理大气污染的精准度。二是水环境质量,国家考核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53.4%。参照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量化问责规定,制定空气质量改善考核量化问责办法。此外,在每月对各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排名的基础上,对各县区空气质量进行排名发布。
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控制在17.2%。9月底前,钢铁、化工、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现有企业完成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改造。
在重点区域上,配合环保部将运城、临汾、晋中、吕梁纳入区域联防联控范围,突出太原周边地区区域联防联控。近日,从省环保厅获悉,今年我省环境保护将重点从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环境安全方面推进多项综合治理措施。
严格煤质管控,禁止使用硫分高于1%、灰分高于16%的民用劣质散煤。今年我省环境治理的预期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